我從不關心自己體重。我唯一關心的重量就是鑽石有幾卡。
荷里活女演員 Mae West
Mae West 說的這番話可能是大部分女性的心聲。不過,要鑑別一顆鑽石的質素,只看重量並不足夠。在揀選鑽石時,不可不知的就是業界公認的 4C 標準。4C 是由美國寶石學院 (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GIA) 創立的國際通用鑽石評級標準,分別指鑽石的克拉重量 (Carat)、淨度 (Clarity)、顏色 (Color) 和切工 (Cut),是決定一顆鑽石品質和價格的重要因素。
Carat 克拉重量
我們常說鑽石有幾多「卡」,是指鑽石的克拉重量 (Carat),而非大小。1 卡的重量相當於 200 毫克,也等於 100 份數。30份、50份,也就是 0.3 卡、0.5 卡,如此類推。在一般情況下,卡數對鑽石價格的影響最大。

要留意的是,鑽石重量可以互換,然而價格卻不一樣。假設一顆 0.5 卡的鑽石價值 6,000 元,但同級別的 1 卡鑽石就要 30,000 元以上了。這是因為鑽石有「克拉溢價」:隨着重量增加,鑽石的價格會以幾何級數遞增,而非線性增長。一般重量逢 5、10 等整數,價格會明顯上升,而溢價的幅度主要受鑽石品質影響,品質越高的鑽石溢價幅度就越大。
Clarity 淨度
鑽石淨度是指外部和內部存在的缺陷特徵。由於鑽石是天然礦物,所以會含有可能影響美感的其他礦物質或瑕疵。這些內含物或瑕疵亦是每顆鑽石的獨有特徵,用作識別不同鑽石。一般來說,內含物和表面瑕疵越少,鑽石的純度和價值就越高:

FL – 完美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內外俱無瑕疵。
IF – 內部無瑕,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表面有輕微花痕。
VVS1、VVS2 – 非常非常輕微的瑕疵,在十倍放大鏡下只有很難看見的瑕疵。
VS1、VS2 – 非常輕微的瑕疵。十倍放大鏡下可看見瑕疵,但肉眼難以辨認。
SI1、SI2 – 微瑕疵,於十倍放大鏡下能清楚看見,肉眼有時亦能看見。
I1、I2 and I3 – 肉眼可見的瑕疵,不建議選擇。
Color 顏色
鑽石的顏色,我們用肉眼就能觀察到。一般來說,越接近無色的鑽石,價值就越高。而實際上大部分鑽石都帶有天然色調,完全無色的屬於極少數。鑽石顏色的級別由 D 開始,因為鑽石的英文是 Diamond。

D 完全無色 – 屬最高的成色等級,大約只佔鑽石整體産量的 1%
E、F 透明無色 – 幾乎沒有或只帶極微量的顏色,公認為高質量的鑽石
G、H 接近無色 – 平常人肉眼不會看到或難以察覺的顏色
I、J 輕微淡黃 – 從底部細看可察覺的輕微的淡黃色
K 到 Z 由微弱淺黃色至明顯淺黃色 – 開始明顯的淺黃色甚至淺啡色。
Cut 車工
鑽石的車工包括鑽石的形狀、比例和相對角度。車工的等級取決於切割專家的技術。車工絕對影響鑽石的火彩與光澤,即使擁有最完美的淨度和顏色,粗糙的車工也無法使鑽石達到理想的外觀。車工完美的鑽石,看起來更璀燦奪目,價格亦自然更高。

GIA 對車工的指標一共分為五個等級:EXCELLENT (EX) > VERY GOOD (VG) > GOOD (G) > FAIR (F) > POOR (P)
鑽石展現出的美麗,取決於它與光線之間的複雜關係,其璀璨外表與以下三項特質密不可分:
亮光 (Brilliance) – 鑽石表面和內部反射出的所有白光總和;
火光 (Fire) – 白光因色散而分散成七彩的光線,如火焰般的光彩;
閃光 (Scintillation) – 轉動鑽石時周圍光線產生的閃爍效果。
了解更多:螢光反應
甚麼是螢光反應?螢光反應 (Fluorescence) 是指鑽石在紫外線 (UV) 下所呈現出來的特定顏色光,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天然鑽石具有這種反應,GIA 證書上亦會記載有關鑽石螢光反應的指標。

鑽石的螢光反應大概可以分五種不同強弱程度:
None – 在 UV 燈下可能有極微弱螢光反應,但不會影響鑽石外觀。
Faint – 微量螢光反應,不會影響鑽石外觀。
Medium – 中度螢光反應,這個等級只有少量中等螢光反應鑽石會影響鑽石外觀。
Strong – 強度螢光反應,有部份鑽石會因為螢光反應,而令鑽石帶明顯藍色或白矇,大約有 30-40% 強度螢光反應鑽石會明顯影響鑽石外觀。
Very Strong – 極強度螢光反應,這個等級鑽石通常帶有明顯藍色,嚴重深藍色伴隨矇矓感覺,大約有 60-70% 極強度螢光反應鑽石會明顯影響鑽石外觀。
SIS Diamond 小貼士:
其實有螢光反應的鑽石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而事實上,螢光反應由 None 至 Very Strong 的鑽石在價格上存在不少的差距。由於帶有螢光反應的鑽石大部分不會影響其外觀,所以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SIS Diamond 也會建議顧客考慮以 Faint 或 Medium 螢光反應的鑽石作目標。